报道称经营贷又「降息」,广州降至 2.9% 后深圳有大行给出年化 2.8% 价格,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云顶yd2223线路检测
9 个回答
要说这几年接到最多的推广电话,无疑是各种渠道的信贷推送,几周一个到一周几个。
至少金融支持上对于民营小微企业还算不错,利率也不算高,周期也比较长,如果真能做到年利率2.8%,单笔3年,基本算是半补贴性质的贷款,我们可以拿几个重要的利率作为参考:
1)大额存单,虽然几乎所有股份制银行的3年期大额存单收益已经低于3%,但往往也能开到2.8%左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申请的资金成本基本等于3年期的大行大额存单收益,且小银行的资金成本往往要高一些。
2)中期借贷便利,参考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利率下调到2.5%,也是重要的银行资金的成本参考,利差也就几十个bp,按照0%的不良贷款率,也没有多少利润,假设再遇到几个点的不良,这个预期收益基本就变成了亏损。
3)百城房贷利率,现在的百城房贷利率大致在4%左右,也就是参考利率lpr下20个基点,这个也已经是近年最低的贷款利率,部分城市如果房价连续环比下跌,则可以做到3.7、3.8%。相比来说,还是不能称为普惠性的贷款,仍然是银行较好的利润来源。
4)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95%,已经是历史低位,但也能看出来仍然和普惠性质的小微企业贷款有100bp的差异。
政策非常好,当然我们仅从供给端来看的话是这样,但为什么市场还是不买单呢?民营小微企业、工商个体户举债意愿依旧疲软,讨论这个问题可能还要加上居民部门,经济增速放缓,结合居民消费疲软,都在想办法避险,投资意愿和消费意愿都不强,特点是即便利率再低,也要为自己的负债负责。去年到今年的信贷增加,谁在借钱呢,大概国资和城投,有什么特征呢?收益和负债的兜底机制有明显的差异,这就是文章经常提到的二元结构,有人借钱总有兜底,最近又开始新一轮的地方隐形债务置换和兜底了,劣币驱逐良币。
但国资再强,也就贡献约十分之一的就业,不可能让出位置给整个就业市场,民营企业占据80%左右的就业,小微企业又是里面主要的就业贡献,居民和民营企业双双收缩信贷,即便各种利率都在快速下降,但依旧很难拉起来,这是什么特征?
特色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即高杠杆下需要自己给自己兜底的民营企业和居民部门自发去杠杆,即便利率降到接近资金成本,也无法拉起太高的信贷意愿,钱只能在二元结构的上层流转,没有居民和民企参与,经济能有活力和潜力?根本不可能左脚踩右脚升天。
借用最近的一篇长篇的第三部分讨论,刚好就是现在的特色资产负债表衰退:
所以这个政策本身是非常好的,已经接近银行的资金成本,但问题出在信贷的需求端,居民消费不足,企业利润不足带来投资意愿下降,都在努力的还债而非借钱,陷入这种自我强化的过程,也再次验证了一个观点,光靠货币政策刺激市场已经几乎失效了,还是要配合财政政策、反垄断、公平的竞争环境和福利体系建设等等一系列提振信心的政策可能才有效。
或者非常小概率的选择-不破不立的硬着陆去杠杆,该破产破产,该出请出清,当然这个几乎不可能选择,除非所有政策尝试过后市场还是没有反应之后,有形的手放弃抵抗,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市场自发且快速的去杠杆,估计很少有人愿意看到这个结果吧,所以还是寄希望于上段中的改革。
在之前的一个关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回答中也讨论了这个问题,仅供参考:
银行在卷贷款利率,说明目前银行贷款压力很大,巴不得大家赶快借钱
也相当于在变相放水,刺激经济,今年处于欧美加息周期中,经济不景气
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很大,普遍订单都不如前几年
低利率的贷款对于很多企业熬过经济寒冬是有帮助的
而且房地产行业开始走下坡路,买房的人越来越少
大家也更加喜欢存钱,尽可能的提前还贷
m2的洪水滔天都在金融机构空转,没有有效的流动起来
银行也巴不得大家赶快来贷款,银行息差也是到了历史冰点
不断的降低利率依旧没有很大的改变
相信大家也在今年经常受到银行叫你贷款的短信
不管是从经济大环境来看,还是从银行息差来看,把经营贷尽可能的压低利率,互相卷低利率
可以理解为是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也可以理解为想借助这个方法赶快把贷款放出去
后面银行还要全面下调房贷利率,还要被动让利出来,虽然银行很不情愿,但是消费很差,提前还贷的人很多,银行也没办法
所以对于银行来讲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赶快把贷款放出去
前几天广州经营贷给出2.9%的利率,今天就传出深圳有银行可以给2.8%
规定是除了投资类、金融类、房地产类公司禁止准入外,一般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可以申请
我身边有些人申请经营贷,消费贷都不是在真正消费或者经营,都是在置换存量房贷或者炒股
还有付首付买房子的
这些其实很危险,按道理是不可以这样的
是什么类型的贷款就只能作为什么用途
如果被查到了是要收回来的
但现在就是很多人在用自己的渠道想办法把低息的贷款弄出来做自己的用途
这也相当于在变相的放水,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把贷款放出去
大家不要乱借钱,别通过中介什么的小渠道把钱搞出来另作他用,真的挺危险的
就算不被查到,负债投资也是风险巨大的
借的钱要还的,利率再低也有利息
经济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还是老老实实休养生息最好
多存钱,少折腾,除非你是做生意急用
不然别动歪心思套钱出来
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投资,消费,负债都是会反噬自己生活的
无债一身轻,少搞这些,生活才会更轻松
唉!又贷早了。
年初银行就追在pg后面,一口一个xx总,贷点款吧!我们是国有大行,利息比城商行、农商行低的多,经不住利差的诱惑,把自己的厂房设备抵押出去,向大行贷了一千多万,本来想着今年疫情结束,经济井喷式报复性反弹,正可以利用这笔贷款大干一场,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全砸在手里了。
现在贷款利息步步走低,可惜我已经把能抵押的资产全抵押了,已经无法享受再低的利率了。
谢邀,本来不打算回答的,但是觉得这个问题很好,也反映了当下的趋势,所以就谈一下。
中国已经从出卖廉价劳动力,生产中低端产业链的时代。进入到高科技和资本输出的时代。
过去30年,是廉价劳动力,所以吸引了很多中低端制造业。
未来20年,资本输出,进入资本廉价的时代。资本廉价的时代就是利率很低,甚至0利率或者负利率。鼓励大家消费和投资。
所以未来我们会看到利率会不断地降低,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机会,要抓住。
懒得重复打字。
利润,利润,还是利润,利润太低了。
比如我们简单看一下比亚迪的中报。
它财务费用已经是负了,等于已经不考虑融资成本这个问题了,可以忽略了。
但还是投入进去2475亿,营收2601亿,利润126亿,投入产出比率126/2475=5.09%。
这已经是国内非常光明的产业,非常前沿的企业了,也就5.09%。
我们也不去管增长率下降多少,我们就看整个利润率,1到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3.22万亿元,发生营业成本62.40万亿元,1到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3.22万亿元、营业成本62.4万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39%。也就是利润大概3.94万亿,投入62.4万亿,投入产出率6.3%。
假设说都是跟银行借钱做生意,那还不如把钱存大额存单,这还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啊,是先进企业,换句话说,这样的大企业,资金一旦缺口大了,都没什么动力做生意了,更不要说中小企业了……
绝对意义上主要就是利润低,利润低就没有动力,以前还有上升趋势,可以“未来可期”,可以“画饼”,现在本来信心就不足,互信困难,政策利好都不管用,别人不信,不信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难推动啊。
年轻人为什么没信心,本质上不也是投入产出低,说白了利润太低吗?
个人赚不到钱没信心,企业也一样啊,所以我们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不断下降……
没信心,没信心的原因是确实没利润。
所以问题还是利润。